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办实事 拉家常 解烦忧”文章,该文章是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推出的“最优‘解’”系列报道之一,全面呈现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火热实践。其中,清苑区法院城关家事法庭“用温情巧解家事千千结”经验做法入选。
家事如天,群众家中的小事,就是法官工作的大事。清苑区城关法庭积极探索推进家事审判工作,打造了全市第一个家事法庭,坚持以温情调解的方式来消除对立,弥合亲情,把“修复”和“治愈”放在化解家事纠纷的首位,城关法庭入选河北省“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单位,家事法庭建设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信赖称赞。
一、打造柔性审判环境,提升司法服务温度
针对家事纠纷特点和家事审判性质,城关家事法庭改变原有审判庭布置模式,打造客厅家居式法庭,变对抗审判为引领审判,引导当事人树立爱家理念,强化婚姻家庭责任。审判区融入“家”的元素,突出“家和万事兴”的理念,以漫画形式布设文化墙,展现家庭文明新风尚。选任有三十余年法庭工作经验,具有丰富家庭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法官组建团队,配备已婚并育有子女的女性法官助理及书记员协助办案,充分发挥不同角色的优势化解家庭矛盾。招募4名心理咨询师入驻家事法庭开展心理咨询,形成了“心理疏导+法治关怀”的家事疏导模式。
二、构建多维调解格局,拓宽司法辐射广度
为推动家庭矛盾妥善化解,城关家事法庭进一步完善家事审判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一些矛盾容易激化、案情疑难复杂的家事纠纷,特邀请基层组织共同进行调解,充分利用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社区、妇联、人民调解员、陪审员的力量,发挥其知民情、解民意的优势,协调配合,使家庭矛盾纠纷及时处置,促进村镇和谐发展。多次联合妇联、社区等人员组织开展“幸福家庭课堂”系列讲座,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婚姻家庭观念。特邀区政法委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主任和村干部作为法庭调解员,共协助调解案件三十余件。
三、融入基层治理格局,加强司法保护力度
坚持“抓前段治未病”、积极能动司法,城关家事法庭通过普法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等方式,常态化开展优良家风家教宣传活动,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打造社区家风教育基地,对社区网格员进行法律业务培训,增强基层组织纠纷治理能力。利用经典案例教育引导作用,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法庭对于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安装“电子保护官”,提供全方位保护。对家庭教育缺位的家庭,发出《家庭教育令》,引导父母切实履行好家庭监护职责。对存在家庭困境的儿童进行司法救助,传递司法温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下一步,清苑区法院城关家事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把家事审判融入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继续以保护婚姻自由、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稳定及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合法权益为家事审判基本着眼点,在司法办案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强化做优家事审判司法品牌意识,以品牌亮点引领家事审判工作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