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清苑区法院:家事法庭职能再延伸,温情执行护童成长
作者:清苑区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24-03-20 16:18:19 打印 字号: | |

探望权纠纷的审理和执行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该类案件的双方往往心结较深、矛盾尖锐。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关于执行工作的精神,做实做好做优执行工作,近日,清苑区法院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审执联合圆满化解一起探望权纠纷,双方当事人送来两面锦旗。

白某和王某离婚后协议孩子由父亲王某抚养,因王某拒绝白某探视孩子,白某起诉至法院要求依法行使探望权,法院支持其诉求。孩子母亲白某胜诉后第一次去探望孩子,就与孩子父亲王某及其家人发生矛盾,后双方报警,矛盾进一步激化。白某无奈之下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认真研判案情,主动与审判法官进行沟通。经了解,二人因孩子探视问题,积怨颇深,孩子目前仅5周岁,却因长期家庭矛盾出现抑郁症状,幼儿园老师也曾家访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白某前往王某处探望孩子时双方发生矛盾,孩子受到惊吓也拒绝母亲探望。

考虑到探望权纠纷是家事案件,涉及到“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关系,还涉及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执行法官决定温情执行,尽可能的化解双方矛盾。执行法官采取“背靠背”的方式进行调解,从孩子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分别给双方当事人做心理疏导工作,并将当事人约至家事法庭,联合审判团队人员进行调解。

经过多次与双方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疏导和协调,双方都开始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看到因二人矛盾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心灵创伤,清醒地认识到离婚之后依然要尊重对方,不能把孩子当作较量的筹码,进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面对法官诚恳而又坚决的劝说,王某终于同意让白某探视孩子,并按照法官的建议,让白某带孩子外出游玩,以真情陪伴唤起孩子内心对母亲的爱意。白某激动的给法官打来电话,说孩子不再拒绝、抵触她,开始主动与她亲昵拥抱,性格也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探望结束后,白某与王某均对审执法官表示由衷感谢,并同时送来两面锦旗表达谢意。

典型意义

1. 审判执行深度联合,合力化解探望难题。

家事案件进入执行阶段,避免不了再次从头询问双方情况,婚姻的伤疤就要重新揭开,也增加了探望权的执行难度。审执衔接从内部获取案件详细情况并相互配合,既提高了执行效率,又避免矛盾再次升级,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案结事了,保障探望权益最大化的实现。

2.树立子女利益优先理念,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在探望权的强制执行中,要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出发,在保障权利人实现探望权的同时,还要适时进行监督,才能获得较好的执行效果。使探望权的实现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孩子因父母离婚造成的情感缺失,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格缺陷,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3、柔性司法修复亲情,善意执行实现双赢。

强制执行的手段或者措施直接影响到探望与被探望者之间权益的实现。善意文明执行能更好地将二者亲情沟壑填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其感情交流畅通无阻。不仅要求探望者与被探望者之间实现物质上交流,更要实现他们之间的精神交流,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双赢”,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


 
来源:清苑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清苑区人民法院
联系我们